教育学术月刊

本刊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本刊支付的稿酬已包含中国知网著作权使用费,所有署名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刊将按作者说明处理。

访问量:44292

理论研究

  • 论教育学强国

    侯怀银;王钰捷;

    教育学强国既是建成教育强国的理论先导,又是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自觉,还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支撑。教育学强国具有两方面的内涵:一方面是指教育学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通过对教育现实问题的解决和对理想教育世界的搭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从而推动强国建设;另一方面是指一国的教育学在全球教育学术界占据主导地位,具有较强的国际话语权和学术影响力。不同形态的教育学在强国建设中发挥着不同的功能,表现为:为大学建设提供学术引领和智库支撑,为未来人才的培养筑基延脉,为教育政策和教育实践给予理论反哺。面向强国目标,中国教育学人应在大教育学视角下,建设满足人类生活需要的中国教育学;依托高校优势,推动中国教育学的高质量发展;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中国教育学国际影响力。

    2025年02期 No.391 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1K]
  • 教育中国化与中国教育学:教育学人的早期觉醒与思维路向

    王颖;王毓珣;

    溯诸“中国报刊索引”,教育学人对于教育中国化与中国教育学两大主题的早期觉醒在20世纪初就已经起步。其思维路向在形式上表现为:从翻译到编译再到自编、自著,从引进到批判再到建设,从模仿到实验再到创造;在实质上表现为:教育中国化属于实践论范畴,中国教育学属于认识论范畴;没有在实践论范畴下的教育中国化创新,根本无法完成在认识论范畴下的中国教育学理论建构,同样没有中国教育学的指引,教育中国化极易迷失方向。梳理这些早期研究成果,溯源教育学人的早期觉醒,归纳其思维路向,对于建设教育强国具有重要启示。

    2025年02期 No.391 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6K]
  • 生态文明教育“在地化”的价值理念与实施策略

    岳伟;郑敏;

    生态文明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推动力,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要事项。但专注于书本知识、标准化知识、国际化知识以及学校主体的教育范式难以满足生态文明教育的需要“。在地化”生态文明教育可以打破离土教育对生活、自然与情感的疏离,发挥地方性知识的生态价值,扩大生态文明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它主张回应地方、放眼全球的关怀取向目的观,依托地方、整合资源的创新取向课程观,探索地方、感受自然的体验取向过程观,地方参与、互助共进的协作取向实践观。在具体实施中“,在地化”生态文明教育要求整合地方文化与自然资源,围绕地方问题开展民主式教育和集体行动,确立从地方到全球的评价体系,以推进生态文明教育有效开展。

    2025年02期 No.391 18-2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6K]

政策与管理

  • 职业本科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高级化适配度研究

    宋亚峰;赵康健;

    职业本科作为高层次职业教育主要面向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培养复合型创新技术技能人才。为厘清职业本科专业结构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适配情况,本研究创新性地引入点映射适配函数测算适配度。根据测算结果来看,全国职业本科适配程度呈向好趋势,97%的学校达到相对适配状态。适配状态可细分为多个层次,其中优势适配状态的占34.4%;标准适配状态的占43.7%;松散适配状态的占18.8%;不适配状态的占3.1%。为进一步提升适配程度,应依据区域产业结构,动态调整职业本科院校专业布局,加强现有职业本科专业的内涵建设,打造产教对接信息服务大数据平台,运用大数据赋能专业设置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精准适配,以期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与协同发展。

    2025年02期 No.391 2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8K]
  • 质量视角:高等教育数据治理的基本逻辑与实践路径

    苏福根;杨伟平;

    随着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教育数据的规模呈指数级增长,数据治理风险也随之而至。数据治理的核心任务是确保数据质量,能够直接影响科学决策、资源优化配置以及教育质量提升。高等教育数据治理面临多重挑战,具体表现为: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导致数据价值稀疏,难以有效利用;场景应用中存在“黑箱”,加剧了隐私泄露与安全风险;数据的“合理化”偏好,可能构筑理性化牢笼,诱使数据呈现偏离实际的常识性错误。鉴于此,提出几点建议:从制度规范、能力建设、隐私安全保护及治理体系构建等多维度出发,完善数据治理的质量保障体系;借助可解释人工智能及先进数据工具,增强数据价值变现过程的透明度与可解释性;通过加强培训、深化校企合作及构建资源平台等措施,全面提升师生及管理人员的数据素养。

    2025年02期 No.391 3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2K]

教师与学生发展

  • 分割的战场:基础教育校本教研制度的个案研究

    朱志勇;钟筱雨;

    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以及学校主阵地教育生态的重建呼唤着校本教研制度的完善,完善校本教研制度的起点是考察现有制度实践。采用质性取向的个案研究方式考察校本教研制度推进过程后发现:学科教研、课例研讨、项目课题、教师培训四类校本教研活动如同分割的战场,承载着“推土机”与“挖掘机”“,独角戏”与“二人转”,“组合拳”与“必杀技”,“下功夫”与“动脑子”的意义博弈。参与活动的教师形成了“跟上脚步”“回归原点”“等待帮扶”等教研组层面的互动秩序,以及教研内容学科化、人员精英化和资源集中化等学校层面的互动秩序,这六种互动秩序是制度参与者对教育场域内结构性冲突的回应。

    2025年02期 No.391 4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7K]
  • 定向师范生的职业忠诚在权力和动机互动下如何演化——基于三角互证的混合方法

    汪卫平;朱燕菲;

    既有研究基本落脚政策本身与执行的病症,忽视目标群体对政策的叙事和理解,而聚焦定向师范生的选择和发展的文献,或局限动机维度,或落入“先天光环”和“道德化”的套路,还忽视了专业或职业选择背后的权力规则和动态变化。借鉴家长制权威和职业忠诚的相关理论,并以研究团队开展的长期和区域性师范生成长数据库为依托,基于三角互证策略对华东地区部分省属重点师范大学的乡村定向师范生进行混合考察,集合自我民族志、访谈和大规模调查等方法,系统展现家庭权力和个体选择对定向师范生职业忠诚施加的影响及其动态变化。定向师范生的职业选择背后藏匿着传统家长制权威的干预行为,但在经历关键事件之后,职业动机的动态变化开始呈现自我赋权的特点,权力与动机的互动(联合、冲击、纠缠)最终促成“被动忠诚”到“矛盾忠诚并存”的四步演化形态。本研究关注的定向师范生职业忠诚的“曲折”形成性过程,个体主观同客观结构性因素的对话,可为后续相关政策完善及定向师范生的发展支持提供实证参考。

    2025年02期 No.391 50-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4K]

教育新锐

  • 中国式现代化:职教何为——基于31个省市的经验证据

    冯淑慧;陈良;

    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最为紧密的类型教育,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驱动力。在探讨职业教育对中国式现代化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基于我国2012-2022年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检验职业教育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水平表现出潜在的时空关联性,二者均随时间变化不断提升,同时在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态势;职业教育对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显著的正向直接影响,但其影响存在“中部塌陷”的区域异质性特征;职业教育能够通过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升技术创新水平、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等传导机制对中国式现代化产生正向间接影响;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水平均存在正向空间自相关关系,且职业教育通过辐射效应对中国式现代化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据此,应加快建设高质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重视打通传导路径上的“堵点”、以系统的观念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进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职业教育从大有可为到大有作为。

    2025年02期 No.391 59-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2K]
  • 江西教育家胡居仁的工夫教育

    张震;周雯洁;

    讲好中国教育家故事是当今弘扬中国教育家精神的重要议题。明代江西教育家胡居仁(1434-1484)是中国教育家的典型代表,亟待深入挖掘其教育智慧。基于工夫教育视角,从工夫路径(课程)与工夫指导(教学)二维出发,可发现胡居仁在工夫路径之维对“理会身心”的强调,体现为在培养目标上以学至圣人为期,勉励不息;在知识价值上以身心践履为本,摒弃功利;在课程次第上以养心穷理并重,循序渐进。在工夫指导之维,胡居仁倡导“真体实践”,体现为在师德修养上以亲身践履为旨,正己正人;在师者经历上以终身讲学为务,执教兴学;在师友交流中以切磋琢磨为纲,提撕唤醒。

    2025年02期 No.391 69-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9K]
  • 职业相关父母支持与大学生职业探索关系:有调节的中介作用

    夏妤荻;

    为揭示职业相关父母支持对大学生职业探索的影响,采用职业相关父母支持问卷、就业压力问卷、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问卷和职业探索问卷对93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职业相关父母支持能够预测大学生职业探索;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在职业相关父母支持与大学生职业探索之间有中介效应;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受到就业压力这一因素的调节,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职业探索的影响,随大学生遇到的就业压力的增加而减少。本研究对提高大学生职业探索有一定参考价值,为提高大学生职业探索,一方面,父母应给大学生更多职业支持;另一方面,应提高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和降低大学生就业压力。

    2025年02期 No.391 77-8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8K]

专题·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

  •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治理结构与实施路径

    曲铁华;高海冰;

    国家治理视域下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具有其内在的价值意涵。在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下,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掣肘于“先天失衡”的历史基础、结构失调的人才因素以及技术“黑箱”的现实境况。因此,探析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治理结构,应充分考虑治理目标、治理过程与治理机制的统一,厘清一体化发展的共生逻辑,以一体化发展实现“善治”的治理目标,完善有机统一的治理过程,强化有益驱动的治理机制。立足全局发展,实现对全方面、多领域、多层次的统筹规划,在时代方位、价值导航、制度统合、主体行动方面实现国家治理路径的优化与治理模式的变革,为切实全面地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提供强劲而有力的实施路径。

    2025年02期 No.391 83-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9K]
  • 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从何而来——基于福建农林大学“新农科”建设探索与实践

    王洪才;涂思言;

    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决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是人才。为此,我国大力推进高校跨学科融合,开展“四新”学科建设,希望在创新人才培养上获得重大突破。各个高校纷纷行动起来,希望在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养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由此带动了人才培养组织模式创新。调研发现,福建农林大学在“新农科”背景下积极推进未来技术学院建设,充分发挥农工融合的特色与优势,在组织过程中呈现出目的性、开放性、组织性、竞合性、生活性等“五层级”特征,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可推广借鉴的学院管理模式,为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提供了肥沃的生长沃土。

    2025年02期 No.391 93-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7K]
  • 教育科技人才强国建设中战略科学家培养的现实向度研究

    张丽丽;

    通过对“A大现象”背后总师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特点与发展路径进行系统梳理研究,为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下我国战略科学家培养的现实向度与实现路径提供参考借鉴。本研究在《A大故事》中选取37个具有代表性的总师型人才培养和成长案例,以及2023年最新版该校代表性专业共计17份总师型人才培养方案,对54份文本材料进行基于扎根方法的质性研究,分析总师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特点和运行机制,为我国战略科学家自主培养提供政策建议。研究表明,“精神指引立校之本,至真至深家国情怀”“培养目标清晰定位,一竿到底精准落实”“产学研用学科交叉,基础为重素质培养”是构成A大总师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机制,也是该校总师型人才涌现的关键。“总师型拔尖创新人才”所具备的“科研能力、战略高度、国际视野、强组织能力”等领军人才特质是战略科学家培养的重要特征“,交叉学科“”团队组织领导能力“”科学精神养成”特质也是战略科学家养成的必备素质,总师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有意识、针对性地培养战略科学家提供了参考借鉴。

    2025年02期 No.391 103-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8K]

  • 《教育学术月刊》约稿函

    <正>《教育学术月刊》是由江西省教育评估监测研究院、江西省教育学会联合主办的综合性教育理论学术期刊,多年来秉承“实证导向,学理基础,专业视角,全球视野”的办刊理念,始终坚持严谨务实的学术态度,坚持回应教育现实中的真问题,努力推介思想上和学术上具有高标准、高水平的创新力作,着力打造高质量教育理论期刊。本刊注重实证研究,注重有学理基础的研究,注重事实判断优先价值判断,注重连续性研究,注重规范性研究;欢迎规范的定量研究,鼓励不同学科视角的质性研究,尤其欢迎有深度的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法学、心理学等专业视角的教育研究。我们倡导在喧闹的市场环境中安安静静办刊,努力践行学术伦理,坚持创新理念,致力于推动学术共同体建设,营造良好学术生态。

    2025年02期 No.391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6K]
  • 收稿提示

    <正>来稿要求本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坚守学术期刊的使命担当,突出教育理论的前瞻性、时代性和引领性,注重推介教育研究前沿的优秀学术成果。选题范围倾向宏观教育层面及基础教育课程教学,一般不涉及专业学科教学。稿件如为基金项目成果,请注明项目名称及编号。稿件篇幅10000-15000字为宜。篇名字数以20字左右为宜,要求简洁、精准地表达研究主题及核心概念。摘要以200-300字为宜,请以第三人称对文章内容进行概述。关键词要求3-5个,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工作单位、职务、职称及邮政编码。来稿还需要提供以下内容的英文翻译:篇名、作者姓名、摘要及关键词。

    2025年02期 No.391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 下载本期数据